《玉见》:流连在熙熙攘攘的玉市,遇见一块温润含蓄的玉石

小编:小天   来源:云玉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2-05 23:33:22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见过玉佩,戴过玉镯,赏过玉器,但真正认识玉,还要从这本《玉见》说起。这是一本和玉有关的随笔,关于玉的开采,关于玉的鉴别,关于熙熙攘攘的玉市,也关于玉石背后的人心……作者张允把研究玉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见闻写成一本《玉见》,带我们遇见了玉的另一面

见过玉佩,戴过玉镯,赏过玉器,但真正认识玉,还要从这本《玉见》说起。这是一本和玉有关的随笔,关于玉的开采,关于玉的鉴别,关于熙熙攘攘的玉市,也关于玉石背后的人心……作者张允把研究玉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见闻写成一本《玉见》,带我们遇见了玉的另一面。

image

谦谦如玉,是和田玉还是沙枣青?

从温润的、偏暖色调的羊脂玉,到泛着玻璃光泽的、清透的青海玉;从饱和度高、贵气十足的黄玉,到质地细腻的青玉,《玉见》就像一个关于玉石的专题展厅,细数着各种各样的玉。比如糖玉。糖玉的名字,听起来就是甜的。就如同热锅里熬白糖,等细砂糖化成糖水,绵白色成了焦糖色,那种沁色的玉,就叫糖玉。再比如青花,有白玉的底色,如果再层次分明地透着墨点,也很容易雕出出彩的作品。

玉的温润,那是历经岁月年轮,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柔和,是含蓄的、不动声色的,却越来越觉得耐看的美。恰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回来把玩过这些镯子,才真正觉出它的好”。玉石,终究是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然而它从不轻狂自大,反而愈发内敛包容。

image

玉石玉石,是玉还是石?

玉原本是大自然中的一块石头,如果没有进入市场、进行买卖,它应该还是那块石头,比普通的石头要好看点,但也不至于和普通石头的价格,一差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话说回来,这世间也不一定都是“石头无价玉有价”,无论是石头还是玉,还是要看拥有它的人是如何定位它,珍藏它的人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将它保存至今。

《玉见》中的高宾,有块跟随了他30多年的玉石,那是他20岁左右在阿尔金工作时顺便捡的。他一直没有把这块玉石扔掉,是因为他觉得这块石头承载着自己青春的记忆,看到它就好像看到过去的时光。而他一直没有把这块玉石卖掉,则是因为在这之前,他一直不知道这是块玉。

image

行走在市井之中

在玉市,一切皆有可能。它就像是起起伏伏的波浪,有的人进去了,正好顺着浪潮冲上巅峰,而有的人,只能从巅峰上摔下来。

冲上巅峰的,往往成为传奇,在街头巷尾口口相传,听完让人心驰神往,恨不得一下子就冲进玉市。摔下来的,有人灰头灰脸地离开,有人蓄势待发准备再入场。

已经待在玉市里二十多年的老顾,当初就是听说有人用一块玉换了一套房,而误打误撞进入玉市的。那时的老顾正准备结婚,从他孤注一掷地怀揣积蓄,只身一人来到二道桥,他的人生就和玉绑在了一起。

刚买玉时,老顾对玉几乎一无所知。但那时候大家对玉也都没什么概念,于是乎老顾顺顺利利地买到了玉,又懵懵懂懂地卖出了玉。在这一趟卖玉的过程中,老顾不仅赚了10倍的差价,也得到了很多关于玉的知识普及。

image

后来老顾一心琢磨如何买到更好的玉,甚至直奔和田。彼时的和田,大家还没怎么把玉当成玉,他们觉得那就是漂亮的石头。喜欢的人会把这些漂亮石头摆在院墙上面,有的白得晶莹,有的鲜艳亮泽,还有的像鹅卵石一样,是朴素的青绿色。老顾就遇到过一个卡车司机,他的车上载满了玉,司机却不卖,反而让他随便拿,只要搬得动就可以带走。

在和田,老顾和当老师的热合曼成了朋友。他从热合曼手里拿玉石,也让热合曼给他送玉石,然后再把玉石出手给别人。一来二去,老顾自己开了一家玉店,专门做玉石的生意。热合曼也开始意识到了玉石的价值所在,不再把老顾对玉石的痴迷当成一件怪事。

十多年的时间,老顾的门面不断扩大,地下室也放满了玉石。到后来老顾干脆关了门面,搬到了四合院。同在这个四合院的,还有热合曼,他的玉石大多是亲戚挖来的,至于村子里墙院上的石头,早就已经被买走了。

image

关于玉石的故事还有很多,有的出乎意料,有的让人感叹。翻着《玉见》,仿佛置身玉市,听周围的人讨论着籽料和山料,讨论着玉的真假、玉的质地、玉的雕工……玉市人来人往,有人守住了初心,有人愈发地沉默。大抵,不止发现好玉需要慧眼识珠,识得人心也一样不容易。

精彩图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行业新闻
玉器收藏
新品前沿
时尚女人
玉石杂谈
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