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可见苏州玉雕在当时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玉雕工艺充分体现了苏州人内敛、细腻的性格,和其他流派的玉雕相比,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苏作。2008年苏州玉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
苏州玉雕亮相联合国会议引来一众国际粉丝。在近日闭幕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苏州玉雕“大象印章”将众多与会嘉宾吸引到了中国角。这枚由苏州玉雕大师朱阿多精心制作、融合诸多中国元素的“国玉”印章,不仅体现着中国传统的“礼”文化,还紧扣大会主题,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苏州玉雕“温润至诚,国玉礼器”的文化属性由此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说起苏州玉雕,人们一定并不陌生。苏州是我国玉雕发源地之一,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草鞋山遗址中,就发现了大量玉璜玉玦等精美玉器,而明代手工业的空前繁荣将苏州玉雕推上了高峰。以陆子冈为代表的治玉名家辈出,形成了鲜明的“苏作”地域特色,成为行业标杆。《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可见苏州玉雕在当时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玉雕工艺充分体现了苏州人内敛、细腻的性格,和其他流派的玉雕相比,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苏作。2008年苏州玉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作工艺的传承发展,要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去年,苏州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出了“苏作馆”,依托上海国展中心这个世界级“展厅”,加快打造展示江南文化魅力、宣传苏州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展销苏工苏作的最高级平台。但是,辉煌的过去只能属于历史,艺术的进步永无止境。玉雕艺术创作也面临同样问题,在手法和题材上都要与时俱进。此次在联合国亮相的玉雕“大象印章”,正是在玉雕创作内容和形式上的一次全新尝试,作品用巧夺天工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在对野生大象保护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也让玉雕这一传统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要做到与时俱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需要创新和发展。我们看到,苏式传统文化的标准化探索不断深入,传统文化产业与标准化不断碰撞与融合,成果频出。近十年来,苏州玉雕产业已经重新回到全国“第一方阵”,并形成了从原材料交易到设计、加工乃至批发、零售的完整产业链,占据着玉雕高端市场。与此同时,苏州目前正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有关方面正着力推动雕刻、苏绣等工艺美术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让“江南文化”成为苏州的最亮名片。这种种的努力,不仅给苏州城市发展注入了特有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也让这些传统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持续增强。我们期待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伴着探索和创新,不断点燃我们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