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 | 传统美术——岫岩玉雕

小编:小天   来源:云玉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4-18 23:43:49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这些绚丽多姿、弥足珍贵的非遗,蕴含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是我们的财富,是城市文脉、历史的见证。时代记忆推出“走进非遗”系列,陆续带领大家了解非遗,共享这份珍贵的文化财富。

『 非遗科普 | 关注那些鲜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人类文明星空里的璀璨明珠——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珍贵技艺,还是人类滋润心灵世界、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时代记忆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为核心,建立起了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这些绚丽多姿、弥足珍贵的非遗,蕴含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是我们的财富,是城市文脉、历史的见证。时代记忆推出“走进非遗”系列,陆续带领大家了解非遗,共享这份珍贵的文化财富。

image

岫岩玉雕

image

玉雕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岫岩被称为“玉乡”,岫岩玉以其质地细腻纯净、储量多而闻名中外。岫岩玉雕生产始于道光初年,岫岩玉雕以小件制品为主,岫岩玉雕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不断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岫岩玉雕工艺品主要有素活、人物、花鸟、兽四大类。2006年5月20日,岫岩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image

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用岫玉制作的玉龙、玉猪、人面纹玉综、兽面纹玉琮等“素活”工艺品,说明那里的玉雕工艺起步极早。在距今约4500年的岫岩北沟文化遗址发掘出一大批古玉器,证明岫岩先民已掌握较高的琢玉技术。

新中国成立后,岫岩玉进入兴旺发达阶段,岫岩成为世界一流的产玉大县。

据考古发现,从新石器时期到明清时期,历代出土的文物中,都有用岫岩玉雕琢的玉器。如新石器时期的《有孔玉斧》、夏商周时期的《鸟兽纹玉觥》、《玉跪人》、战国时期的《兽形玉佩》、秦汉时期的《玉辟邪》、东晋时期的《龙头龟钮玉印》、南北朝时期的《兽形玉镇》、唐宋时期的《兽首形玉杯》、元代的《玉贯耳盖瓶》、明代的《龙头玉杯》、清朝的《哪吒玉仙》等。这些古玉器经专家化验,原料都是岫岩玉。1968年在河北满城陵山汉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经化验确认2498片玉片大部分是用岫岩玉雕制而成。

北京博物院所珍藏的属夏家店文化的两件出土玉器《碧玉螭佩》和《青玉鸟兽纹柄形器》,经化验鉴定,均是岫岩玉雕制而成。在距今8000年的中国北方最早的人类村落遗址查海中出土的玉块、玉匕等近百件玉器,经化验鉴定,也是岫岩玉琢成。这些玉器,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也是最早的玉器,被誉为“天下第一玉”。出土于辽宁建平县的“玉猪龙”和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玉钩龙”,都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产物,经化验鉴定,也是岫岩玉雕刻而成。远在江苏、浙江一带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器中,经鉴定有岫岩玉。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700余件玉器,经鉴定,有40多件是用岫玉雕制而成。据传,清朝皇太极刻有“皇帝奉天之玉”的传国玉玺、乾隆皇帝刻有“国朝传宝记”的玉玺,都是用岫岩玉雕制而成。

《毛传》(《毛诗故训传》)有“莹,美石也”的记载。汉初《尔雅·释器》载有“东方之美者,有医无(巫)闾之琪焉”。普郭璞对其注释为:“医无闾,山名,今在辽东。琪,玉属。”上述“莹”有可能是岫岩的古称,或由“岫岩”的同音转换而来,或以地名称玉石,故说“莹,美石也”。即然“医无闾”为辽东山名,“琪”又为“玉属”,无疑作为“东方之美者”的“琪”就是辽东玉石“莹”了。

岫岩近古玉器生产初起于清乾隆年间,渐兴于道光咸丰时期。清末民初,岫岩地区形成了有三百多人从业的玉石街,出现了以江保堂为首的玉雕“八大匠”和以李得纯为代表的“素活二李”。当时玉雕有人物、花鸟、动物、花卉、素活等五大类产品,特别是素活工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素活工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代表作品岫玉塔薰《华夏灵光》高3.15米,是迄今中国玉雕史上最大的一件瓶素工艺品,在全国百花奖评比中获“金杯奖”,并被定为国家珍品,藏于人民大会堂。

艺术特色

image

岫岩玉,简称岫玉,以产于辽宁岫岩县而得名,为中国历史上的名玉之一。岫岩玉雕是以辽宁省岫岩地区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玉石雕刻工艺。

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孕育了丰饶的玉石资源和其他资源,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以玉雕为代表的美妙艺术,古老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极富地域特点的岫玉文化。

岫岩玉雕兴于清末民初,更盛于当代,属中国北方流派。长时期受到北方民族民间文化的滋润,吸收了地方民间木刻、石雕、泥塑、刺绣、剪纸、影人、彩绘艺术等方面的精髓,融合渗透,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点的艺术风格。岫岩玉雕的"华夏灵光岫玉塔熏"、"蝈蝈篓"等代表作品,曾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岫岩玉雕造型简练古朴,打磨光滑,气韵生动传神,素有古辽河红山文化遗风。如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华夏灵光岫玉塔熏”、“蝈蝈篓”等作品就是岫岩玉雕的代表。

岫岩玉雕技法丰富,以素活见长,柔环、活链为其典型工艺,难度之高,世人称绝。岫岩玉雕的素活工艺继承了中国玉器传统技法,做工以立体圆雕及浮雕为主,辅以线刻、镂刻、透刻,并有勾花、勾散花、顶撞花等手法,尤擅用剜脏去缕、因材施艺、化瑕为瑜、废料巧用、俏色巧用、螺纹组合等技法。岫岩玉雕艺术深得京派名师真传,融南方工艺精华,独具北方风格。

岫岩玉雕的题材十分广泛,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实,从神话到生活,林林总总,可谓无所不雕。岫岩玉雕艺术深得京派名师真传,融南方工艺精华,独具北方风格。岫岩玉雕继承传统,创新发展,源于生活,作品内涵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生活情趣和强烈的时代精神。特别是玉雕工艺品造型生动传神,雕工细致圆润,能运用多种技法,因料施艺剜脏去绺,俏色巧用,化瑕为瑜。岫岩玉雕在造型上深厚古朴而又不失典雅,严谨统一而又极富变化,可谓形神兼备,极富生气。尤以仿商周及秦汉以前的炉、瓶、熏等素活见长,是同行业中的饺饺者,在规模上,既有气势恢宏、大到数吨甚至数百吨的大件,也有令人爱不释手、小到寸许的微型小件,无论大小精品,皆可令你叹为观止。

传承意义

image

从历史价值来说,它有5000多年的历史,它和中国玉的历史紧密相连,它体现于中国玉的传统文化和深厚内涵。它对玉雕人物、花鸟、动物、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着本源和基石的作用。

玉雕艺术在岫岩流行甚广,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由于传统素活工艺选料难、工艺复杂、延时费力、人们又多受商品经济影响,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因此传统素活工艺有趋向灭绝的危险。

2、老雕刻艺人逐年减少,有影响的中青年雕刻人才不多,亟待加强培养。

3、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素活因生产和销售周期长,许多艺人不愿生产素活,也是玉雕素活工艺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1942年出生的当代玉雕大师李洪才从艺四十余年,创作出不少精品和绝活儿。1964年,他的作品作为辽宁工人的礼品献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及毛泽东主席。他的绝活儿玉雕《如意壶》可分别斟出两种酒,泾渭分明;《九龙宝亭》的亭中有玉龙吐雾,玉珠悬于空中,永不落下。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李洪才师徒设计制作的玉雕作品《九九月圆图》作为辽宁省政府的礼品献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受到广泛好评。

精彩图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行业新闻
玉器收藏
新品前沿
时尚女人
玉石杂谈
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