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龙

小编:小天   来源:云玉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2-10 01:19:17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郭万龙,海派玉雕大师,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理事。1975年生人。1991年上海学习玉雕,师从刘忠荣大师,2000年创立玉雕工作室至今。郭万龙作为“九小龙”之一,师从国家级玉雕大师刘忠荣,在玉雕工艺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特有的悟性,开创出了自己的工艺特色,现在已经成为海派玉雕的栋梁。刚过而立之年的郭万龙为人低调,痴迷于花鸟、动物题材的创作。在他看来,每块玉料都不相同,将玉最美的一面表现出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对于未来,他没有过高的期望,只是希望在玉雕创作这条艰辛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 姓名郭万龙
  • 拼音GuoWanLong
  • 年龄48 岁
  • 户籍地安徽合肥市肥东县
  • 任职机构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
  • 荣誉称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 师承刘忠荣
  • 擅长材质和田玉
  • 擅长题材鸟兽,花草虫鱼
  • 头衔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理事

郭万龙,海派玉雕大师,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理事。1975年生人。1991年上海学习玉雕,师从刘忠荣大师,2000年创立玉雕工作室至今。

郭万龙作为“九小龙”之一,师从国家级玉雕大师刘忠荣,在玉雕工艺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特有的悟性,开创出了自己的工艺特色,现在已经成为海派玉雕的栋梁。

刚过而立之年的郭万龙为人低调,痴迷于花鸟、动物题材的创作。在他看来,每块玉料都不相同,将玉最美的一面表现出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对于未来,他没有过高的期望,只是希望在玉雕创作这条艰辛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郭万龙出身于安徽,从小就喜欢画画。高中毕业后,他只身来到上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玉雕厂开始学习玉雕。

这无意中的选择却决定了他一生与玉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于大多数初学玉雕的人来说,一般都是从炉瓶、器皿等大件开始学起,而郭万龙却从动物入手,开始了他在玉雕厂8年的学习生涯。对此,郭万龙这样解释。他说,人物、炉瓶的局限性较大,而花鸟、动物的创作则可以天马行空,发挥余地更大。

对于8年学习的收获,郭万龙说,主要是找到了玉的感觉,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在这其中,刘忠荣大师对他的影响最大。“他对线条、块面的处理非常独到,让人叫绝,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郭万龙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求完美,做玉雕也是这样。即使你人不在了,你的作品依然还在,美誉不是自己封的,后人自会做出评价。

2000年,郭万龙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与其他工作室以“玉”命名不同,他的工作室就叫“郭万龙工作室”,一目了然,简单明了。

郭万龙最擅长的是花鸟和动物的雕刻,在他看来,充满情趣的事物往往最有发挥空间。为了提高技艺,他博采众长,不仅充分借鉴国画的技法,而且还博览群书,不断拓展和丰富自己的视野,在短短的几年内,玉雕技艺就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花鸟、动物题材的作品都是手把件和挂件,没有山子那样的气势,但郭万龙却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他说,自己所追求的是简单、洗练的风格,根据不同的材质,创作不同题材的作品。对于创新,郭万龙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根据玉料本身的特质,因材施艺其实就是一种创新。

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郭万龙的状态并不为过。其实,艺术创作就是如此,破茧成蝶的质变不是轻易完成的,有时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实现,而这个过程对于每一个成功者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现实生活中,郭万龙也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他把对花鸟、动物的喜欢也移植到了生活中,家里不仅养了很多花,小猫、小狗等可爱的小动物也成了他的最爱。 他说,自己喜欢大自然,花鸟、鱼虫、可笑的动物既给他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也让他在紧张、繁忙的创作之余,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

作品《样样如意》和《松树葡萄》获得第二届玉雕“神工奖”银奖和最佳创意奖。

精彩图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行业新闻
玉器收藏
新品前沿
时尚女人
玉石杂谈
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