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利军

小编:小天   来源:云玉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2-10 01:18:54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瞿利军,男,生于七十年代,苏州人士,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酷爱绘画,曾从师学习篆刻、微刻、雕塑。1989年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雕刻班毕业后,进苏州王石雕刻厂从事玉雕工作。1992年离厂自创中鼎玉雕工作室。二十多年来,在继承苏州玉雕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所作玉器均选用和田白玉


  • 姓名瞿利军
  • 拼音QuLiJun
  • 年龄53 岁
  • 户籍地江苏苏州
  • 任职机构中鼎玉雕工作室;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 荣誉称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
  • 师承钟天星
  • 擅长材质和田玉
  • 擅长题材鸟兽,花草虫鱼,器皿,仿古
  • 头衔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瞿利军,男,生于七十年代,苏州人士,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

自幼酷爱绘画,曾从师学习篆刻、微刻、雕塑。1989年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雕刻班毕业后,进苏州王石雕刻厂从事玉雕工作。1992年离厂自创中鼎玉雕工作室。二十多年来,在继承苏州玉雕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所作玉器均选用和田白玉,雕琢精美,无论是仿古挂件或摆件,无不具有“空、飘、细、雅”的“苏作”风格。其中尤以制作白玉器皿件为特长,其造型或厚重庄严,或薄胎空灵,呈现出超凡脱俗的皇家风范;其雕工或浮雕、或深雕、或镂雕,堪称巧夺天工。和田籽玉小件设计风格或花鸟鱼虫、或江南水乡、或花草缠枝,均秀美纤巧,洋溢着江南水乡的灵气吴地文人的气息。

代表作品有:和田籽料挂件、“子冈牌”、“江南水乡”系列,把玩小件及各式薄胎器皿。

作品及荣誉:

2007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白玉花卉纹瓶》;

2007年荣获“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天工奖”优秀作品奖《痕都斯坦梅瓶》;

2007年荣获“第二届苏州民间工艺家”称号;

2007年荣获“行业杰出贡献奖”;

2007年荣获首届“子冈杯”特别荣誉奖 ;

2008年荣获第一届“苏州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

2008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花卉“寿”字白玉花瓶》;

2008年荣获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天工奖”铜奖《白玉香炉》;

2008年荣获江苏省“艺博杯”金奖《白玉香炉》银奖《人参如意》;

2009年荣获江苏省“艺博杯”金奖《薄胎花瓶》 ;

2009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铜奖《青铜印象》;

2009年荣获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天工奖”金奖《渔樵耕读》;

2009年荣获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天工奖”优秀作品奖《瑞兽》;

2010年荣获江苏省“艺博杯”金奖《香炉》;

2010年荣获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天工奖”银奖;

2010年荣获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金奖《青铜印象》。

2011年 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1年 《蛐蛐罐》,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天工奖”,银奖

2011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11年 苏州第四届“子冈杯”玉雕精品展特别,金奖

2012年 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2年 《方口花觚》,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天工奖”,银奖

2013年 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3年 “子冈杯”玉石雕精品博览会,金奖

评价:

天秤座的瞿利军自然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拥挤,杂乱,压力,都会破坏他内心的平衡感。所以,他的工作室总是那么干净、齐整。

每天开工前,他都会有一套如同仪式的流程:检查刀具是否已打磨好、轴上的刀具铊口是否在转轴的中心点。好的玉雕师傅一定会把铊口很认真地对准中心,精细到极致的玉雕工艺,经不得一丝一毫的抖动。

亲自操刀做美玉

瞿利军为人不喜与人相争,虽然经营着自己的玉雕工作室,却怎么看都不像个生意人。他身上没有商人锱铢必较的“铜腥气”与精明,也不能纯用“匠人”来形容他。抛开能工巧匠特有的务实与较真不说,他倒更像是读了满肚子书的文化人。为了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把握时人喜好,他不断地读书、接触姐妹艺术,有时还会对着国际一线大牌的设计研究半天。

他对玉料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只做和田玉,能打动他的,一定是美玉。选购原料的时候,灵感翩然而至的一瞬间,他几乎不去理会什么“性价比”,不惜血本也要把原料抱回家。

“会用游标卡尺去测量每个工作台上的机器,发现不对,就会让师傅先不要开工了,认真把工具准备好了再开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说到与琢玉相关的事,瞿利军就会显得很较真,“我自己也有个习惯,双手不留一个长指甲,而且琢玉之前一定要洗手,用洗手液反复洗,直到感觉不带一点油腻——这样才能保证玉料在手里不会有丝毫滑动——长时间下来,我的手经常会脱皮”。

瞿利军身上有着淡淡的固执与偏执,那仅仅是对于自己无比偏爱的事物。有人这样评价,即便如此,他身上的温雅儒气,延续了江南文人一贯的气质。

在做玉这件事上,瞿利军有着让人佩服的韧劲。薄胎痕都斯坦花瓶是瞿利军“中鼎”工作室的一绝。薄到极致时,隔着玉胎就能看到报纸上的小字,甚至是指纹。瞿利军就是凭借在花瓶薄胎内胆的外面再覆一层满工香草、两者相距不过0.2mm的双层薄胎工,一举拿下了2007、2008两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奖。

其实做薄胎痕都斯坦花瓶,几乎赚不到什么钱。下的工夫太多,稍微讲究点的,一年只能做一个。现在原料价格日涨,做这种花瓶必须是足够大的料,必须承担起制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报废的高风险。

精雕细琢是一种坚持

曾经花两年时间,雕了一个花瓶,结果在最后的打磨过程中,出了状况。打磨工人手一抖,一小段香草枝就断了下来,前功尽弃。

为什么会不求回报又自担风险地“啃”上了薄胎痕都斯坦花瓶这块“硬骨头”。瞿利军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苏帮玉雕不能没有重器。其实早就想放弃不做了,但市里、协会里的领导都找他谈,说这将会是苏工玉雕的一块金字招牌,让他一定要坚持下去,多参赛、多拿奖。他意识到身上的重担,“既然有了这责任,再重的担子也得挑起来,而且,我也把它看成是对自我的挑战”。

精彩图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行业新闻
玉器收藏
新品前沿
时尚女人
玉石杂谈
基础知识